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特开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师者如炬,全面展示我校一线教职员工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采,感召广大教师切实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能力和躬耕教坛实践,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与新时代“大先生”,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教师、科技特派员、宁波市“三农”智库专家、宁波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评审专家、宁波市风景园林协会特聘专家......出生农村的他,以永不褪色的初心,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他的三十余载芳华悉数倾洒在了他挚爱的教学与助农事业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谢晓鸿老师的故事。
谢晓鸿出生于浙江湖州,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孩子。他说,小时候接触到的“最有文化”的人就是他的小学启蒙老师。老师教授知识,告诉他们很多新奇事物,因此点亮了很多孩童的世界。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在心里种下了要成为一名教师的种子。尽管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名列前茅,但由于当时升入重点中学的名额非常有限,1977年谢晓鸿进入了一所乡办的农业高中就读。
只办了两届的农业高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民孩子的基础文化水平。为了实现成为一名教师的理想,他一边工作一边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终于在1985年如愿考上了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该校更名为浙江万里学院)。这所学校是省里第一所专门为农村职业中学培养教师的学校,谢晓鸿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也想为农业农村服务,便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农学系农业教育及技术推广专业。
进入大学后,谢晓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暑假期间跟着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他还积极团结、服务同学,担任班长、系学生会主席等职务,在校期间多次获评“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带领班级获得“先进班级”荣誉。
毕业后,谢晓鸿选择留校工作。他除了承担学生实习工作之外,还负责农学系实验农场100多亩农田的农作物生产管理。期间除了给学生上课,他还经常与学生们一起劳动,种田种花、浇肥浇水。学生们说:“他上课时候像老师,下了课就是可以一起活动的大哥哥。”后来,在学校老一辈教师的带领下,他开始参与黑米、鲜食玉米、四季豆等农作物方面的项目研究,慢慢地开始独立开展草坪草、杜鹃花等园林植物方面的项目研究。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研究一直持续着,从未间断过。做好研究工作外,他一直来与农林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交流与合作,参与行业标准制订、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行业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
他是人民教师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谢晓鸿从小就有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直保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2007年,谢晓鸿报考了浙江农林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班,并于2011年顺利获得学位证书。1988年至今,谢晓鸿累计指导了3000余名学生。毕业后,班级同学有些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挥洒汗水;有些奔赴山海,去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也有些留在了学校,为祖国的下一代辛勤耕耘。他们当中有人成了地方人大代表,有人获得了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先锋“青牛奖”等奖项,还有些人成为了各园林景观公司负责人。
谢晓鸿常说:“我们把学生培养好了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财富。”每一年的外出招生也成为他和各地学生相聚的固定的日子。他坚持育人先育德,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曾经有一张照片在学生的朋友圈里广为流传,学生称之为“我的老师在树上为我上课”。那是主干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拍下的一张照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谢晓鸿不顾“形象”,爬到了树上为学生进行近距离讲解。那节课上,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他们学习到的也远不止植物方面的知识。
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是谢晓鸿成为教师以来一直恪守的准则。他表示,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讲究的是如何使学生对所教内容感兴趣,使学生能系统性、批判性、创造性地学习专业知识,高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了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我设计好每门课、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时间等,认真制作好课件,及时掌握本行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及发展趋势。”他说。
谢晓鸿认为,“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万里精神流淌在每个万里人的基因里。当面对学习不在状态、成绩落后的学生,他总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发现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制定人生规划及目标。而面对学习成绩优良、有升学意向的学生,他则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帮助他们选择学校和专业方向,联系相关学校老师了解往年录取情况,为他们提供考研学习场所等。针对需要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他充分利用自己在园林行业中的资源,帮助他们联系企业,落实实习工地,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帮助。
近年来,谢晓鸿主持或参与杜鹃花相关的省市重大专项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1项、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17个杜鹃花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杜鹃花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在浙江、江西、江苏、福建等地推广应用面积1.3万余亩,总销售6.5亿余元,新增销售1.6亿余元,新增利润近1.3亿元,显著提高了杜鹃花苗木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花农增产增收,提高了杜鹃花产业化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作为省、市科技特派员,谢晓鸿的服务足迹遍布湖州南浔、北仑柴桥、鄞州塘溪镇、奉化西坞街道庙后周村、温州市永嘉县等地20余个乡村,他和团队为乡村带去新的种植方式、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解决制约农村作物发展的问题。2020年开始,他的团队在鄞州区东山村和奉化区庙后周村种植粉黛草花海。每年秋天,整座山就会变成粉色海洋,已经成为宁波近郊游的热门景点。该项目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提高了花卉、民宿、农家乐等产业的经济效益,帮助当地农民增收300万以上。
“如何处理好教学、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科研(包括社会服务)三方面工作,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我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所以教学工作和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而科研和社会服务往往是在晚上、节假日来努力完成。”谢晓鸿说,“学生们的一声声老师和农民朋友的一张张笑脸,就是我最大的成就和最自豪的奖章。”
2025年3月2日,将是谢晓鸿光荣退休的日子。从学生时代到留校工作,谢晓鸿在万里度过了30余载春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严谨、幽默、热情、耐心、像长辈、像家人、可敬可爱、一生受益......”是学生们对谢晓鸿的评价。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预祝谢晓鸿老师荣休快乐,喜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