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2025年浙江万里学院思政微课大赛决赛在钱湖校区53109举行,参赛师生用“小故事”承载“大道理”,以“微课堂”激荡“大情怀”,为思政教育注入奔涌的青春动能,让万里师生在身边的故事中听懂道理、厚植情怀、收获成长。
当师者情怀与青年担当同频共振,当传统底蕴与创新表达碰撞交融,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青春锐度的思政盛宴在四月芳菲中蓬勃绽放。
参赛教师们以创新破局,用信仰之光照亮讲堂。林晨老师以左联烈士柔石为切入点,解读从“台州式硬气”到时代炬火的传承。孙佳颖老师围绕“共富鄞州”,从三代人的时光变迁出发,展现鄞州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彰显三代人为共富目标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闫聪聪老师的讲述让大家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跳回“农门”,利用现代科技打破传统农业的边界,赋予土地更多可能性。张慕云老师以浙江为背景,展现浙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探寻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沈涛老师介绍了浙江“三个队伍”在发展中的聚能作用,阐述其如何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以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赛学生们则用“潮”和“燃”重新定义思政课堂。赵禹淇以“朋友圈”穿越到革命时期的新颖视角向我们展现了革命先辈的日常生活、革命情怀与精神风貌。朱于轩“从广播藏着的中国故事”入手,讲述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激励青年学子在新时代中怀揣梦想。金熙凯将个人成长与浙江发展紧密结合,鼓励新时代青年为浙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柴佳寅讲述了邓稼先为国家核武器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事迹,激励当代青年学习榜样力量。王孜睿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故事,以“鹅产业”为切入点,展现乡村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的探索、创新与成就。汤智博以自己的实践经历为切入点,讲述了青年教师在教育事业中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故事和为实现教育梦想而奋斗的精神。王之懿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背景,讲述义乌如何一次次将压力化为底气的故事,鼓励青年学子投身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徐诺立足浙江,阐述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应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李雨霏通过下沙桥村的故事,讲述三代人为青山绿水、乡村振兴付出的努力,强调传承与担当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王彦希从浙江特色产业纽扣入手,讲述纽扣背后的文化故事、产业发展历程,展现浙江特色产业的独特魅力与经济价值以及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最终,在此次思政微课大赛教师组的比赛中,张慕云荣获一等奖,孙佳颖、闫聪聪获得二等奖,林晨、沈涛获得三等奖。学生组比赛中,王之懿荣获一等奖,王彦希、李雨霏获得二等奖,朱于轩、徐诺、汤智博获得三等奖,王孜睿、金熙凯、赵禹淇、柴佳寅获得优秀奖。
一年一度的思政微课大赛虽已落下帷幕,但思想理论教育的脚步永不停歇。近年来,学校共青团在深耕大思政教育效应上持续“发声”,不断优化作品质量、提升赛事影响力,思政微课成果凸显,逐步打造出兼具“真理的味道”和“青春活力”的思政教育品牌。未来,学校共青团将继续依托此类活动,深化思政教育实效,进一步推动团员青年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壮大青年师生宣讲队伍,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青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