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荟|王毓洪:小小种子,让300万亩土地增收20亿

作者:校友会发布时间:2022-03-25浏览次数:19

王毓洪,我校农加91级校友,现为宁波市农业科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入选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是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获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和称号。

         “一生只做育种这一件事”

位于东钱湖管理区的宁波高新农业技术实验园区,一位头戴箬帽、身穿白褂的研究员忙碌地穿梭于不同瓜菜大棚间,他戴着一副眼镜,皮肤晒得有些黑,不时蹲下来仔细观察叶片生长状态,不经意间身上沾满了泥土。

如果不是这身实验服,很多人不会相信他就是宁波市农科院研究员、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毓洪,而他更喜欢称自己是农民的朋友

30年来,王毓洪潜心开展瓜菜育种和栽培,结缘甜蜜事业,先后育成瓜菜新品种46个,仅西瓜、甜瓜和瓜类砧木品种,累计推广30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接近20个亿。

春天是我们最忙的季节。谈起自己从事的工作,王毓洪笑容可掬,目前园区里的西瓜苗、甜瓜苗、葫芦苗、南瓜苗等都在嫁接育苗和田间定植阶段。最近阴雨连绵,田间病虫害防治是关键,作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他还会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做技术指导。

同时,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他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甜瓜优质多抗适应性强新品种培育子课题刚刚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两个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也在同步进行。

王毓洪与育种的缘分似乎与生俱来。他名字中那个字,本义为稚苗嫩草遍地,引申为孕育。用他的话来说,一生只做育种这一件事。

1968年,王毓洪出生于衢州市常山县一个农村家庭,大自然成了他广袤的试验田。因为父亲一直在外地服役,作为长子的他从小就帮母亲担起了家里的农活,插秧的速度比大人还快。他从小就显露出育种的天赋,为了不让麻雀吃稻谷,他驯化麻雀吃小虫,变害鸟为益鸟。他还突发奇想做了白鹅和灰鹅的杂交尝试,杂交出来的鹅肉质鲜嫩,生长速度更快。王毓洪风趣地说,等我高中毕业后,其实大学的农业实践课也毕业了。

1991年,他考上了我校农业与生物专业。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宁波市农科院(原市农科所),从事瓜菜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怕苦就不要干这行”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瓜类产业饱受土传病害困扰,同一地块瓜苗连续种植的死亡率高达20%—50%,且品质下降较为严重。如何破解瓜类蔬菜种植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连作障碍问题?王毓洪通过育种技术的创新和特异种质的创制,育成抗病、耐逆系列砧木品种,替代了进口砧木品种,在砧木对嫁接西瓜长势和花期的正调控、嫁接减少黑点根腐病发生等方面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实行了品种从选育、生产、示范到推广的全产业链、全要素的闭环式创新链,突破了被瓜农称之为瓜类癌症的枯萎病的制约,实现了由嫁接不影响品质到嫁接可提品质的跨越,促进了瓜类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如今,他带领团队已研发了近20个品种的砧木,其中思壮7一年推广近40万亩,成为全国性的主栽品种

一粒种子从培育到筛选再到生产,这过程中需要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王毓洪说,西甜瓜最佳的授粉时节在五月份,那时大棚内的温度达到了将近40度,一走进去全身就湿透了。在这个高温环境下,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大棚里600多株甜瓜,要弯着腰重复上百次繁琐又严密的授粉工作,中暑也是常有的事。

农业科研是一种坚守,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富有挑战的工作,如果一份材料出了差错,10年的功夫可能就白费了。王毓洪说道,1份核心育种材料的原始创新需要十多年至几十年,培育一个成熟的品种至少需要8年时间,要通过数以万计的杂交、回交、观察、比较和筛选,怕苦就不要干这行

在王毓洪看来,育种是一项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既需要脚踏实地的专注精神,更需要有天马行空的发散性思维。说到这里,他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培养瓜果就像培养孩子,这是一项新生命的创造工程,这个漫长造物过程中的乐趣,如果不是沉浸其中的人,是不能深切体会的。

                 辛勤耕耘结硕果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甬甜系列甜瓜、甬蜜系列西瓜、思壮系列砧木、甬榨系列榨菜等46个新品陆续问世,18个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7个品种通过国家品种登记,25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认定),5个品种被列为浙江省主导品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获省部级和市级科技成果奖35项次,且荣获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毓洪用脚步丈量了两万里帮扶路,他所培育的良种飘香黔西南州、延边州、新疆库车等地,成为对口帮扶的使者2014年,甬甜5引种新疆。第一年在库车小规模试种,仅有室外200亩、温室内2亩,温室里的甜瓜1月下旬种下,5月初就上市了,比本地瓜类还早半个月,卖出了4.6万元的高价。凭借好种、好吃、好卖的口碑,甬甜5在哈密瓜故里迅速走红,亩均纯收入超3000元,成为响当当的团结瓜。黔西南州十万大山中的农民,也感受到了来自宁波的甜蜜甬甜5”“甬蜜2”“甬蜜6等西甜瓜品种的到来,让昔日默默无闻的土地变身万元田

展望未来,他充满希望,种源是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在于种子的深度鉴定,我们要实现从01的突破,从1100的跨越,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带领团队实现集团军式全链条协同创新,变经验育种精确育种,培育更多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专用性瓜菜新品种。


  • 最近更新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