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校长应敏表示,浙江万里学院作为一所体制机制创新的省属应用型高校,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和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落地见效。面对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发展高等教育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扎根中国大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发展道路。用党的创新理论启智润心,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启迪广大青年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凝聚伟力,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委书记蒋建军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坚持党的领导,把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和高效的工作体系贯彻到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文化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刘雯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始终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强化自身修养,用实际行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叶飞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我校的思政理论课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今后,我们将秉承“八个相统一”,进一步追求有“术”有“学”有“道”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课堂主渠道、网络新阵地和社会大课堂中持续创新课堂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帮助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俞跃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观摩思政课教学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为我们更好地推动思政“金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更加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生活思政互嵌互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我们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的关切,既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也及时回应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青年学子在青春赛道奋力跑出最好成绩,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应有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
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朱邦相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高校新发展阶段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人文关怀等举措,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清升谈到,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把党管人才落到实处,发挥党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事业造就人才、机制激励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要面向未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体现万里特色上下功夫,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立足宁波实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建明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重要集聚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凝练学科特色,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有新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浙江和宁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文军认为,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在青春实践中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副院长胡玲玉表示,我要更加专注于自己从事的经管教学与研究生培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打造学科建设、人才队伍与教育教学为内核的研究生育人体系,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带领研究生在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伦理道德方面做表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前提是老师自己先得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然后再亲自践行,如此传递出来信仰的力量才能感染到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阅认为,高校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学生求学、行事、做人的优秀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青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校团委书记周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全国各族青年的不只是节日的问候,更是心灵上的呵护、关怀,字里行间尽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认可与厚望。作为一名基层共青团干部,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寄语,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支持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建功立业,号召广大青年将自己的青春模样描绘到祖国发展的巨幅画作中,用青春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召唤。
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法学195班张令欣表示,在这样一个奋斗不止、努力向前的新时代,我们新青年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岩,把青春的颜色铺满征途,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业绩。
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风景园林191班戚震说道:“前段时间学校因疫情实行静态管理,身边的‘设计青年’通过手绘漫画、参与志愿活动等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抗疫,我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结合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迸发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基础学院辅导员方金荣谈到,作为一名老辅导员,要继续带领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故事,要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己任,为新时代红色青年在拔节育穗中注入红色基因,用精神之花唤醒蓬勃力量。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通信工程192班施江涵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寄语,令人深受鼓舞。我们广大青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主题中,融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中,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让青春在奋斗与奉献中绽放绚丽的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丁守年表示,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要把爱党爱国的道理讲透,要引导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力者。
外语学院教师竺银儿认为,中国在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上,亟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博学厚德的人才。语言是文明的载体,中国的汉字更是通往亚洲汉字文化圈的纽带,为亚洲乃至全世界输送了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高校外语课堂应当体现汉字文化与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互鉴,亦可以用“琴棋书画”的思维设计外语教学,拓宽教学视野,提升课堂文化水准。